2014 年 10 月,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秘書處於 韓國平昌召開第 12 屆締約國大會。最重要的任務是檢視各締約國對「愛知生物多樣性目標」的執行狀況。 當時,2001 年設定的十年目標「生物多樣性目標」成效不彰,因此重設「愛知目標」預定於 2020 年之前 更有效減緩全球生物多樣性的流失,並且使生物多樣 性及其保育的概念成為全球公民的主流知識。2014 年 接近目標期程的一半,可以說是「愛知目標」期中考。
事情往往不如預期,檢視結果以「全球生物多樣性展望第四版 (Global Biodiversity Outlook 4)」的形式出 版。透過「生物多樣性指標夥伴關係」所整合的各項 生物多樣性指標,檢視保育成效的結果顯示,在 20 項 子目標中,共有 56 項目標元素,其中只有 4 項有機會 在2020年達成目標,1項超出預期進度;其餘48項中, 33 項進度落後,需要加強才可能達成目標;10 項並未取得重大的進展;5 項卻偏離目標,每況愈下;3 項 暫時無法評估。整體而言,這次期中考可說是不及格, 慶幸的是,及早發現這些不足,釐清遇到的困難,趁 此會議檢討改進。
「生物多樣性指標」是有效掌握國家生物多樣性 現況與變化的重要工具,為了蒐集計算指標所需的資 訊,臺灣從愛知目標施行之後,各種以公民科學方式 執行的長期監測計畫便如雨後春筍般增加。在此之前, 主要有 2003 年起東華大學楊懿如老師的兩棲類監測, 以及 2009 年起的臺灣繁殖鳥類大調查。2010 年之後, 包括兩棲爬行動物、蛾類、鳥類、蝸牛、蜘蛛、路殺, 都開始以公民科學運作調查;在單一物種方面,則包括夜鷹、黑面琵鷺、黑冠麻鷺和小辮鴴。
「臺灣新年數鳥嘉年華」自 2014 年舉辦,首年 的活動進行的相當順利,各路江湖好漢和舊雨新知的 踴躍參與超乎我們的預期。在首年年報出版後不久, 2015 年的活動也無縫接軌的展開,樣區圓的數量、參 與者的人數、記錄到的鳥種數與鳥隻數,也有大幅度 的成長。1973 年至 1984 年期間,在許多賞鳥的前輩 發起之下,臺灣曾經有過「新年鳥類調查」的公民科 學活動。今日的「臺灣新年數鳥嘉年華」亦是重新啟 動前輩們的努力,共同關注臺灣的鳥類現況。
大自然的各種現象,都是倏忽即逝的資訊,如果 當下沒有確切的記錄下來,就如同飛鴻踏雪泥後所留 下的趾爪印,鴻飛那復計東西,要再重追溯過往的生 物多樣性資訊,幾乎是不可能的任務。因此,把握每 個當下確切紀錄大自然的動態,便成為我們認識自然 的重要工作。在廣大的範圍長時間的監測,更是需要 全國各地廣大民眾的支持,共同掌握我們賴以生存的 環境與芸芸眾生的動態。
*更多精采內文,請下載<歷年NYBC年度報告>。
*想替生態保育盡一份心力,歡迎加入我們,定期捐款、贊助或技術支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