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紙片的自然保育價值:鴨票

2015-10-20 回顧

 

   

一張印有金額和畫上鴨子的小紙片,不仔細看的話還以為是張郵票,其實這是用來保育鳥類和自然環境的「鴨票(duck stamp)」,雖然只是一張紙票,但是卻創造了非常大的保育價值喔!

打獵一直是美國人的重要休閒活動,但是,過度的獵捕不免成為野鴨生存的重大威脅。為了有效的管理狩獵活動,美國聯邦政府在1934年3月16日通過了「候鳥狩獵印花稅法案(Migratory Bird Huntingand Conservation Stamp Act)」。法案通過後,環保團體、藝術家、獵人和聯邦政府共同設計保育自然資源的方案。五個月後,傑‧ 達令(Jay N. Darling, 1876-1962) 創作的蝕刻版畫成為美國的第一枚鴨票,正式名稱是「聯邦候鳥狩獵與保育票(Federal Migratory Bird Hunting and conservation Stamps)」,由「美國魚類及野生動物管理局(United States Fish and Wildlife Service)」發行。

依照法案的規定,16 歲( 含) 以上的獵人,每人每年至少購買一枚鴨票,作為印花稅票貼在打獵執照上,才能夠合法打獵。鴨票販售的收入,則作為購買和承租濕地的基金。鴨票主要作為合法狩獵憑證,由於聯邦政府每年僅發行一款鴨票,而且依規定未賣出的鴨票必須在次年的7 月1 日全部銷毀,因此鴨票的藝術及典藏價值便水漲船高。1934 年至2008 年全套鴨票的售價將近8,000 美元,約新台幣24 萬元。聯邦政府甚至曾經舉辦「鴨票設計比賽」,藝術家梅納德‧瑞斯(Maynard Reece) 五度贏得比賽!購賣鴨票的消費者從獵人逐漸擴及到藝術品蒐藏家和鳥類愛好者,意外強化了另一種募款的途徑。

隨著成效良好,美國各州政府也相繼推出各州所屬的鴨票,1971 年加州首先發行「州鴨票」,到2009 年已經有45 州發行鴨票。加拿大、英國、前蘇聯、澳洲和冰島等國家也群起效尤,以類似的方法保育水鳥和棲地。此外,鴨票也會生小鴨票(Junior Duck Stamps),小鴨票的售價為5 美元,主要作為環境推廣教育的小額募款。

據聯邦政府統計,第一枚鴨票共賣出63.5 萬張,收入63.5 萬美元( 每張1 美元)、1971 年的3 美元鴨票賣出244 萬張,收入732 萬美元。自1934 年以來,鴨票的收入已經接近8 億美金( 約新台幣240 億),購買和承租濕地超過6 百萬英畝 ( 約3 萬2 千平方公里,僅略小於臺灣島),可說是生態保育相當成功的典範。

臺灣在民國81 年差點由交通部發行亞洲第一張鴨票,但是因為沒有法源依據而喊停。民國83 年野生動物保育法修正之時,將「野生動物保育票發行」明列入法( 第一章第七條第二款),但因為與其他法規相衝突而無法實施。

  

中國其實早在19 世紀就有「鴨票」,清朝末年,烤鴨是時髦的佳餚,也是貴重的禮物,以至於「親戚壽日,必以烤鴨相饋送」。由於登門時提著鴨子不方便,也不容易保鮮。因此,送禮者便以裝著鴨票的紅包祝壽,輕便又不失禮,受理者可以帶鴨票到鴨店兌換香噴噴的烤鴨。

歷史悠久的鴨店「全聚德」建於清朝同治三年(1864 年),在同治、光緒、宣統即民國初年期間(1864-1923) 發行鴨票。圖片為光緒27 年(1901 年)的鴨票複製品,抬頭寫著「全聚德老爐鋪鴨票」,內容為「憑票,取大燒鴨子兩隻,已付銀大洋壹圓貳角整」,右下角有全聚德落款的大印。全聚德在擴增店面的時候,更是積極發行鴨票,直到1923 年停售,可惜並未保留,目前僅有複製品。

小小一張鴨票,無論在自然保育、人際往來、藝術創作及典藏,都曾經對社會發揮過出乎意料的價值與影響力。由此可見,無論是餐桌、衣著、寢具、戶外、休閒活動和卡通節目,都少不了鴨子的身影,我們也更應該好好的關心這些與生活息息相關的野鴨。